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聯係人:蔡雯娟、曲世強
AI 眼鏡正經曆三重拐點:用戶認知重構-供應鏈成本下探-場景剛需化,2025-2026年將是勝負分界的關鍵窗口。國君家電蔡雯娟團隊,深度推演競爭格局+詳細空間測算,國君研深1Ⱗ𒾩𘩃襈章節如下,歡迎聯係國君對口銷售,獲取報告原文。
關鍵問題1:AI眼鏡未來競爭的關鍵點在哪?
一句話簡答:⠧勝負手在誰能更快將AI眼鏡的“工具屬性”轉化為“身份表達符號”,並快速本土適配。
關鍵問題2:競爭格局推演如何?
一句話簡答:華為、小米、雷鳥創新或率先突圍。
關鍵問題3:行業空間測算如何?
一句話簡答:五年內或衝擊千萬級年銷量。
AI眼鏡未來競爭的關鍵點在哪?
當前競爭焦點聚焦中遊品牌與製造層,勝負手短期在快速本土適配,長期在對技術、生態與用戶心智的爭奪。
在AI智能眼鏡產業鏈中,中遊品牌方並非簡單的方案整合商,而是定義產品、驅動創新、構建生態的核心力量,其角色類似於智能手機行業的蘋果、華為。品牌方通過技術整合、用戶洞察與生態布局,成為產業鏈的“中軸”與價值分配的主導者。拆分來看,AI眼鏡品牌廠承擔定義產品形態與功能、推動技術進步、整合技術資源、產品質量與標準製定、構建軟件生態、市場推廣與行業標準塑造這六大功能。⠀
短期勝負手:國內廠商自2024年以來跟進,快速複製標杆案例,同時針對中國市場定製“本土化微創新”,我們認為短期勝負手關鍵在於,誰能更快將AI眼鏡的“工具屬性”轉化為“身份表達符號”,並實現從供應鏈到銷售鏈路的全生態本土適配。
1)產品端“跟隨式創新”:
初級形態:2024年出現的對標RayBan Meta的“智能墨鏡+AI語音助手”產品(如華為聯合Gentle Monster推出迭代版Eyewear II,重量降至45克,支持華為盤古大模型實時翻譯);
進階形態:2025年起頭部廠商將推出集成國產光波導方案的“輕量AR眼鏡”。
2)渠道端“綁定傳統生態”:
線下渠道:與、寶島眼鏡等連鎖品牌成立合資公司(參考雷鳥創新與博士眼鏡合作模式),在店內開辟“智能眼鏡體驗區”,提供試戴、配鏡、換鏡片一站式服務;
線上渠道:抖音、小紅書搭建“AR虛擬試戴”導購場景(如用戶上傳麵部特征生成虛擬形象試戴眼鏡),縮短決策鏈路。
3)技術端“關鍵元件國產替代”:
采用合肥視涯、靈犀微光等國產光波導模組(成本較海外低40%),搭載摩爾線程等國產GPU芯片優化AI算力;
引入百川智能、智譜AI等本土大模型進行輕量化適配(模型參數量壓縮至3B以下,響應延遲 0.5秒)。
4)市場端“分層次教育用戶”:
針對Z世代:推出聯名IP款眼鏡,主打cosplay拍攝與遊戲語音交互;
針對商務人群:與釘釘、飛書合作開發會議字幕投影、演講提詞器等B端功能,拓展辦公剛需場景。
長期勝負手:AI眼鏡行業的競爭本質是品牌方對技術、生態與用戶心智的爭奪。我們認為品牌廠商通過定義產品、推動技術、整合供應鏈、構建生態與塑造標準,成為產業鏈的價值分配主導者。未來,隨著軟件服務占比提升與行業標準固化,頭部品牌(如華為、Meta、雷鳥創新等)將進一步鞏固其“中軸”地位,而缺乏自主定義能力的廠商將淪為產業鏈配角。這一邏輯與智能手機行業的演進高度一致,最終勝出者必將是那些“既懂技術、更懂用戶”的品牌玩家。
未來的競爭格局推演如何?
2025-2026年將是廠商“卡位戰”關鍵期,華為(技術整合+生態優勢)、小米(價格殺手+渠道穿透)、雷鳥創新(光學技術縱深) 或率先突圍,但最終存活者需證明AI眼鏡不是手機附庸,而是獨立的“下一代交互入口”級產品。
AI智能眼鏡產業鏈,分上遊硬件、軟件生態/AI大模型,中遊品牌廠/代工廠、下遊渠道商三層。
1)核心價值集中於上遊硬件與軟件技術層,光波導、芯片構成高壁壘環節,占眼鏡製造成本大部分,影響AI眼鏡核心功能實現;2)中遊品牌商通過技術整合與生態協同實現差異化競爭;3)下遊渠道則依賴體驗式銷售與增值服務。隨著國產替代加速與軟件生態成熟,行業價值鏈將逐步從“硬件驅動”轉向“服務驅動”,為參與者帶來結構性機會。
按產業鏈價值留存梳理:
1)上遊硬件與軟件技術層(留存占比預計約50%):
高毛利環節:光波導模組(毛利率預計60%-70%)、端側AI芯片(毛利率預計50%-60%)、Micro LED顯示(毛利率預計50%以上);
技術壁壘驅動:以Micro LED和高通AR1的芯片為例,技術領先者掌握定價權;
軟件生態增值:AI大模型廠商(如DeepSeek)通過API訂閱或聯合開發分成,毛利率預計可達50%~80%。
2)中遊品牌與製造層(留存占比預計約30%):
品牌溢價:華為、雷鳥等品牌通過技術整合實現產品溢價,毛利率約35%-40%;
代工利潤:TCL通訊(TCL電子子公司)等代工廠毛利率較低(預計10%-15%),依賴規模效應擴大毛利空間;
方案整合商:通過提供定製化模組(如光機+芯片套件),毛利率提升至預計20%-25%。
3)下遊渠道與用戶層(留存占比預計約20%):
線上渠道:電商平台(京東、天貓、拚多多)通過流量分成與銷售分成獲利,毛利率預計約10%-25%;
線下渠道:體驗式門店(如華為線下店)銷售分成與服務增值(驗光、定製)提升留存,毛利率預計可達25%-30%;
國內AI眼鏡賽道可能吸引四類參與者入場,每類玩家需調用的核心能力存在顯著差異:
在AI眼鏡領域突圍需同時滿足“技術可用性-價格可觸達-場景必要性”三角平衡,現階段最可能成功的廠商類型:手機大廠+傳統眼鏡品牌的“雙軌聯盟”。我們認為短期內,預計頭部手機廠商(華為/小米/OPPO)聯合傳統眼鏡品牌(暴龍/Gentle Monster)的組合模式將占優,原因包括:
1)生態綁定效應:
華為若將AI眼鏡深度集成HarmonyOS(如調用手機NPU跑AI模型),可實現類似AirPods的“用完即走”無縫體驗;
用戶換機周期(約2年)與眼鏡更換頻次(約2~3年)天然匹配,手機應用場景(導航、支付)遷移至眼鏡的邊際成本低。
2)成本管控能力:
手機廠商大規模采購芯片/傳感器的議價權可降低30%-40%硬件成本;傳統眼鏡廠商的成熟供應鏈能節省結構件開發周期。
3)快速試錯機製:
華為可在旗艦店啟動“訂閱製”降低嚐鮮門檻(如月付199元租用眼鏡,到期可置換新款),通過用戶行為數據迭代功能;OPPO與抖音合作開發“直播提詞器”專屬功能,針對性解決網紅痛點,實現精準場景卡位。
風險變量與戰略建議:最大威脅來自蘋果,若蘋果推出Apple Glass並標配突破性交互(如眼動輸入法),可能重演AirPods對TWS市場的碾壓效應。國內廠商需在兩年窗口期內完成兩大布局。硬件:構建專利護城河;生態:綁定本土化場景(接入微信語音指令、高德AR導航等國民級應用)。
行業空間測算如何?
國內市場規模本質是技術與需求的“動態博弈”——若廠商能跨過“價格破冰”(1500元以下)與“場景剛需化”(翻譯、辦公提效)兩道門檻,AI眼鏡有望複刻TWS耳機的增長曲線,在2030年前衝擊千萬級年銷量。反之,則可能長期受限於小眾極客市場。
要測算國內AI眼鏡的市場規模,需綜合考量海外產品移植效應、價格敏感性、技術突破進程及渠道滲透效率。以下是核心邏輯框架:
1)從海外市場基準出發:
以Meta Ray-Ban智能眼鏡的年銷量(約160萬台)對標北美人口市場(3.35億人)為參照,考慮到中國消費電子市場的龐大基數(14億人口)與智能硬件滲透潛力的矛盾性(TWS耳機38% vs. VR設備2%),疊加文化適配因子(如語音交互偏好提升需求1.3倍)、線下渠道增益(頭部廠商全渠道覆蓋),初步估算國內AI眼鏡市場啟動初期年銷量約50-80萬台。
2)價格分層驅動銷量分化:
若AI眼鏡降價至800-1500元區間(替代傳統眼鏡+無線耳機組合),從消費者心理賬戶角度考慮,相當於擁有傳統眼鏡加TWS無線耳機、便攜攝像機,附贈AI Agent功能,僅額外支付500元左右。保守估算滲透率3%(對標TWS耳機初期普及速度),年銷量約300萬台;若功能不可替代性顯著(如實時翻譯精準度突破98%),則樂觀預估達480-600萬台/年。
2000-3000元高端市場(AR+AI完全體眼鏡),若國產光波導方案和國產AI芯片將成本持續壓縮,使整機BOM成本壓縮30%,結合手機大廠入局,該價格帶年銷量預計為30-50萬台。
3)技術與產業鏈協同放大效應:
假設國產光波導模組終端成本下降40%,帶動價格下沉至1500元以下,刺激銷量增長200%;
AI本地化能力(如大模型翻譯準確率增至95%)可激活商旅、學生群體,單場景增量超100萬台/年;
華為、小米等頭部廠商入局後,依托供應鏈整合與渠道優勢,行業總量或被拉升3-5倍。
4)線下渠道勢能:
若聯合博士眼鏡、寶島眼鏡等鋪設線下試戴專區,單店月銷20台計算,全渠道年銷量可達120萬台以上。
風險提示:產品更新迭代不及預期風險。AI底層技術變革速度快,而產品打磨時間周期較長,因此存在AI產品應用速度慢於技術突破的進度、產品迭代不及預期的風險。
文章來源⠀
本文摘自:2025年2月27日發布的《AI眼鏡“功能探索期”邁向“規模化爆發期”,有望成為千萬級交互入口》蔡雯娟S0880521050002,曲世強S0880123070132,樊夏俐S0880523090006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7-04 15:30天狐定制
2025-07-04 15:13天狐定制
2025-07-04 15:02天狐定制
2025-07-04 14:56天狐定制
2025-07-04 14:40天狐定制
2025-07-04 14:27天狐定制
2025-07-04 14:12天狐定制
2025-07-04 13:46天狐定制
2025-07-04 13:41天狐定制
2025-07-04 13:02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