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差評師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差評師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千呼萬喚!
亞馬遜允許客戶聯係差評買家了!
刪除一個差評和收到10個好評,你會選哪個?相信很多電商賣家都會選擇前者。
最近,亞馬遜靜悄悄地推出了一項新功能——允許商家聯係差評買家。這項功能代表著,商家可以給差評買家發送郵件,即使有些話在郵件裏不能直接說出,但至少有50%的成功幾率。
這終於給了亞馬遜商家一些回旋之地,不至於一收到差評就被認定“刑”。
無論是國外商家還是國內商家,均苦差評久矣!
當然,此處所指的差評,並不是針對產品質量或者服務態度等問題,有理有據的、正正當當的差評,而是那些無中生有的惡意差評。

要知道,這世上有一群人,他們的名字叫“職業差評師”。
先來見識一下職業差評師們的黑操作。
今年,廣東警方破獲了一起職業差評師惡意索賠案。曾先生的網點主要售賣戶外運動用品,去年,他接到了一名顧客的電話,說在他店裏買到的籃球是假貨,要求賠償。
他們的對話如下:
“要賠多少錢?”
“300元。”
“我賠不起。”
“你們是不是不處理?不處理就搞你們店鋪!”
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曾先生都會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賠個百八十塊就算了,但那天曾先生賠了188元。
隨後,廣州南沙警方也接到了該電商平台的多名商家報案,稱自己遭到了惡意索賠。一個兩個索賠倒好正常,如此大規模的索賠事件在短期內發生,背後必定有鬼。

最終,警方將嫌疑人鎖定在江西某職業學院的大一生章某身上。章某做職業差評師已有兩年之久,先是從水果等保鮮期短、容易腐爛的商品下手,隨後擴大範圍到服飾、生活用品……用P圖等方式製造假證據,以此要挾商家。
麵對如此惡意差評,很多商家卻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因為向平台申訴、報警所付出的時間精力太大!

職業差評師已成規模化黑產
依然是章某的例子,別看他才19歲剛上大一,生意頭腦卻非比尋常,可惜沒把聰明放到正道上。
章某背後還隱藏著一個犯罪團夥,共有骨幹成員30餘名,還在不斷招攬在校學生、社會閑散人員。一年下來,章某共發展出了400多名“學徒”,涉案人員分布在廣東、江西、河南等12個省份,其中超9成是00後。
拜師學藝,是要交學費的。章某每收一個徒弟,就會收到588-1288元不等的“拜師費”,僅拜師費,章某就非法獲利30多萬元。
通過交拜師費,章某的徒弟能學到什麽?
首先,是身份造假,避免追責。職業差評師們從不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他們批量購買身份證、電話號碼,收貨地址也會選擇賓館等地。
其次,是選擇獵物。一般來說,差評師會選擇兩類店鋪,一是處於上升期的中小型店鋪,它們需要好評來打響口碑,也因此更在意差評;二是本身就賣假貨的店鋪,這些店可以說是做賊心虛,更害怕被平台懲罰。
最後,是收貨之後的談判。不得不說,索賠也是一門學問,既講究有理有據,又要做到不留痕跡。職業差評師們不會明目張膽地在電商平台索賠,而是微信聊。或者直接打電話,以免留下把柄。
在職業差評師的圈子裏,甚至還有一套江湖術語:“肉”是目標網店;“肥肉”是能榨取更多錢財的網店;“獵人”負責尋找店鋪;“拍手”是跟著一起拍單的小嘍囉;“談判師”負責索賠……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職業差評師之所以層出不窮,並且能演變成團夥,是因為他們掐住了商家的命門。
幾個差評,就足以整垮一家新店。
這話並不是危言聳聽,你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一二,某家新店的銷量本就不高,點進產品評論區還有好幾個差評,這幾個差評就足以勸退90%的消費者。而差評還不止是影響消費者的抉擇,更會影響到店鋪的綜合排名和推薦等。
“我們的好評數已經達到4924個了,估計過了618就能上五鑽,但就是這麽7個差評,直接影響了我們的業績。就連我們想和買家溝通,也根本找不到人,電話一直關機。”
差評對於根基尚且不穩的新店來說,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不僅僅是電商平台的商家,就連外賣,乃至線下餐廳、民宿,也都成了差評師們賺黑心錢的陣地。

商家:破財消災還是以暴製暴?
職業差評師有多囂張?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某家淘寶店有一款1元換購的商品,很多人都會自動忽略此類商品,然而這些卻成為了職業差評師們的“肥肉”。
差評師們一口氣拍5個,如果店家不發貨,就在72小時後發起投訴,淘寶對延遲發貨的處罰是每單扣3分,一旦扣到了12分,就會關店12天。如果發貨,直接給5個差評。
在這種情況下,店家與差評師發生了如下對話:
“你們差評師無非是為了賺錢,為免麻煩,直接開價吧,省得到時候發貨還要處理。”
“60塊。”
破財消災,商家隻能這樣安慰自己。
然而,職業差評師們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那些纏爛打的強勢商家。
張女士在某次團隊行動中,便遇到了對手,那位商家一天24小時打電話來騷擾,不分晝夜,嚴重擾亂了張女士的正常生活。
本以為關機可以讓世界清靜下來,然而,噩夢才剛開始……3天後,張女士收到了一個包裹,打開一看,發現裏麵是一大群老鼠,有的已經發爛發臭。
經曆過老鼠警告後,張女士仍未收手。幾個月後,她還因為差評大賺了一筆,而正是這一單,讓她差點付出了後悔終生的代價。
張女士帶著兒子到遊樂園玩,在一個轉身買水的空隙,她兒子不見了,還接到了一個匿名電話:“孩子在我手上,馬上撤銷差評。”
職業差評師既然能獲得商家的信息,商家就能用同樣、甚至更強大的手段找到差評師,並且製作出一份黑名單,以備需要時以暴製暴。
職業差評師這筆黑心錢,還是不要去賺!天道有輪回,事事有因果,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文章作者:航叔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