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安大街(平安大街張自忠路段大變樣,春天路中央將開滿西府海棠)
- 编辑:5moban.com - 18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2021年元旦剛過,曆時3個月的平安大街張自忠路示範段環境整治提升主體工程宣告完工。改造後的街麵上增加了中央隔離帶,路中央設置了4處行人過街“安全島”。預計今年下半年,整個平安大街東城段的改造都將完成。
采用傳統技法修複的牆麵。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平安大街東城部分將分三段進行改造
“一條平安街、半部北京史。”20年前,北京對平安大街進行改造拓寬,形成了目前平緩開闊的現狀。改造後的大街全長7公裏,成為貫穿核心區的重要交通幹道。其中東城區路段以地安門為分界,東至東四十條,全長3.1公裏,沿線國家、市、區級文保單位及不可移動文物15處。
“平安大街是老城內環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主要的東西幹道,以前北京東西幹道就是三條,平安大街、長安街和兩廣路。”東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東城區環境辦副主任王濤表示,雖然平安大街沿線文物古跡眾多、資源豐富,但市民體驗不足,與“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會開放”的目標還有差距。環境景觀不精致,部分建築界麵、門窗與老城風貌不協調,綠化、公共空間品質、環境秩序水平有待提升。開展整治提升,解決大街相關問題,對加強老城空間格局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據他介紹,平安大街以地安門為界劃歸東城和西城,東城部分的改造分三段進行,目前主體完工的張自忠路段是是示範段,還有地安門東大街段和東四十條段。
居民過街不便,設置“安全島”
交通流的重新組織是此次改造重要部分。
據王濤介紹,改造前,平安大街空間尺度不協調,道路尺度過大。“夏天的時候,路上暴曬,行人走路、騎自行車感覺非常不舒適。”
此外,人行過街距離較長,交通環境不友好,缺乏公交港灣,慢行空間連續性、安全性、舒適性較差,人行步道空間比例不均衡,部分路段還存在停車占道。“行人過街也很難,因為路比較寬,沒有安全島,車速較快,過街的時候都得一路小跑。”王濤說。
在張自忠路的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門前,就有一處人流量較大的過街人行道,是附近居民來往大街兩側的必經之地。此前,這段道路寬度有29米,而路中間僅有不足半米寬的交通護欄和幾根隔離樁。由於缺少安全的隔離等候區,麵對前後的車流,多數行人不願在道路中間久停,更會“搶燈”加速穿過馬路,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前期調研時,很多居民——尤其是老人反映過馬路時提心吊膽。
為了確保行人過街安全,在中央綠化帶上設置了安全過街的隔離空間,將人行過街寬度從原來的連續29米縮短至單側過街寬13.3米,行人可在道路中間隔離帶稍作停留後,再走向另一側便道。王濤說,張自忠路段設置了4處行人過街“安全島”。中間兩處都設置了紅綠燈,並對“安全島”進行了綠化。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周榕認為,在道路中間做綠化隔離帶,極大地保障了行人過街的通行安全與舒適度。
改造後的平安大街路中央增設綠化帶。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增設3米寬中央綠化帶,拆除26根各類杆體
這次平安大街改造的重要變化還包括在路中間建設綠化帶。
王濤說,平安大街東城段周邊多為二層及以下的低矮建築,道路寬度卻在40米至50米,空間比例失調,且林蔭覆蓋率低。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東城區綜合考量道路交通、市政管網、園林綠化等多種因素,在不減少車行道數量的情況下,通過在道路中央增設3米寬的綠化隔離帶、在道路南北兩側進行樹池聯通、對局部景觀節點改造提升等方法,實施林蔭化改造。
為什麽能憑空多出3米?王濤介紹,他們重新規劃了車道,每條車道由之前的3.75米壓縮至3.5米,有的地方減至3.25米。車道不變,對行車速度也沒有影響。
這次改造引入一個新的評價指標——綠視率,即人們眼睛所看到的物體中綠色植物所占的比例,它更加強調立體的視覺效果。王濤說,預計今年開春綠化工程全部完成後,張自忠路的綠視率將提升至25%。
中央隔離帶種的喬木品種選用了北京的鄉土樹種國槐,下層還會栽種市花月季、西府海棠等,底層將配植宿根花卉和綠籬色帶。目前,已累計栽植喬灌木等160株。“現在看不出來,等春暖花開,林蔭化改造就會初見成效,春天西府海棠繁花似錦,夏日裏國槐綠蔭如織。”王濤說。
樹木增加的同時,各種杆也在減少。東城區在改造的同時實施“多杆合一”和“箱體小型化、隱形化、景觀化”改造,通過拆除、整合、入院、挪移、美化遮擋等方式,將沿街可視範圍內各類杆體從53根減至27根。
融合曆史建築特色,整治違規廣告牌匾
據介紹,這次張自忠路沿線建築風貌提升,在既往整治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各類建築分類評分體係,嚴格控製建築高度、形態、色彩及各類附屬設施,累計拆除沿線違法建設200平方米,整治違規廣告牌匾38塊。施工中采用 “幹擺”“絲縫”“淌白”等傳統工藝,改造、修繕建築立麵6800平方米。
王濤舉了兩個例子。張自忠路3-1號是一家銷售電動自行車的店麵,改造前店麵廣告牌匾超高超寬,卷簾門盒及穿孔金屬板包住了牆麵的雨水管,整體比較雜亂。緊鄰的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是經典的歐洲古典風格磚木結構建築群,二者風貌格格不入。因此,改造中設計師選用了與歐式風格貼近的“民國風”設計,改造了違規廣告,牆麵采用“淌白”工藝,在女兒牆位置做了雙層線腳,線腳間插入中式磚雕裝飾;立麵豎向用壁柱劃分,將雨水管隱藏在壁柱內,美觀又實用,打造“中西結合”效果。
張自忠路25號院的門柱,改造前柱身較粗,與原本院門不協調,且不符合傳統建築風格。在改造時,撤換了門柱,在院門上方砌築牆體,重新砌築了傳統中式院門,並將原有的金屬門更換為傳統木質門,兩側增加抱鼓石、黃銅門鈸等傳統配件,同時在門東側牆麵增加了圖案磚雕,達到傳統中式民居的效果,與整條平安大街的風貌相協調。
2021年開春後,張自忠路還將實施瀝青路麵銑刨加鋪和灌木地被種植,同時平安大街的地安門東大街和東四十條段環境整治提升也將啟動。預計今年下半年,整個東城段的改造都將完成。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攝影記者 王貴彬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