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浚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丘浚(1418-1495年),字仲深,號深庵、玉峰、出生在海南島瓊山,別號海山老人,瓊山府城鎮下田村(又名朱桔裏,今名金花村)人,明朝中葉著名的學者和政治家、經濟學家,著有《大學衍義補》等著作。他為官40年,曆任編修、經筵講官、侍講、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國子臨祭酒、禮部侍 郎、尚書、纂修《憲宗實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等職。是一位從邊陲海南島到京城的布衣卿相,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同海瑞被譽為“海南雙壁”。
正統九年,舉廣東鄉試第一。十二年赴京參加會試,不第。入太學而卒業,祭酒蕭�C器重丘浚,以為必致大用。
景泰五年(1454年)舉進士及弟,廷試當為一甲及第,以策中頗觸時諱,遂以貌寢為由改二甲第一,選為庶吉士。浚在館中,益讀未見之書,聲名日聞。庶吉士散館,授翰林編修。浚既官翰林,潛心研讀墳典,見聞益廣,並究心於本朝典章製度,以經國濟世為己任。
時兩廣瑤僮為亂,天順以來,總兵顏彪、都禦史葉盛討之不能平。成化元年,都督同知趙輔,右僉都禦史韓雍往代彪、盛。丘浚奏記於 大學士李賢,言瑤僮之亂在廣東宜行驅逐,在廣西宜行圍困。當屯兵於瑤僮的巢穴大藤峽,蹂踐瑤僮所種禾稼,使之無收,再切斷其他糧食來源,困其一二年,則可剿滅之。李賢善其言,將丘浚謀劃之策獻諸朝。憲宗詔錄其策以示諸將,人鹹是之。韓雍采納其直攻腹心大藤峽的建議,擬定了速戰速決的戰術,獲得勝利。自是丘浚之名遂重於公卿之間。
浚任編修九年秩滿,升侍講。與修《英宗實錄》,充纂修官。丘浚秉史筆,為於謙澄清不實之詞,“或謂少保於謙之死,當著其不軌。公曰:乙巳之變,微於公天下不知何如!武臣挾私怨,誣其不軌,是豈可信哉?眾以為然,功過皆從實書之”。又為前工部尚書江淵洗雪。“執筆者謂黃�f易儲之奏,出前工部尚書江淵,館臣多以為然。公獨曰:聞當時�f教其兄為此,覬免死耳。且廣西書奏用土產紙,易辨也。索其奏驗之,果廣西紙,眾乃服。”書成,進侍講學士。浚預經筵充講官,音吐洪暢,講對稱旨,憲宗嘉悅。旋撰《續通鑒綱目》,書成,授翰林學士。
孝宗嗣位,丘浚乃表上其書,皇帝獎諭有加,詔謄副本發福建布政使司付書坊刊行。浚乃特進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弘治元年,詔修《憲宗實錄》,浚為副總裁官,四年書成,加太子太保。旋命其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預機務。明代以尚書入閣者自丘浚始。既入閣,丘浚進奏孝宗,表示要選擇《大學衍義補》中可以付諸施行的部分內容,請皇帝省覽。丘浚看到明朝成化以來的各種社會弊病,孝宗嗣位之初曾加以革除,但不久舊弊又循然而生。要統治者振作更始並非易事。丘在奏疏中仔細地作了說明。他說這些主張“非若鄭康成之訓經義泛濫無益也,非是王安石之假經言紛更變亂也”,希望朝廷予以重視。丘浚表示,從前在國子監任職,隻能寫書而無法使之施行,現在身在內閣,正是施行《大學衍義補》中治國平天下之策的時候了。丘浚表示要陸續奏進治國方略,請求皇帝審閱後,“賜禦劄批下,會同內閣一二儒臣斟酌處置,擬為聖旨”,傳命有關衙門執行。孝宗答旨,“卿欲有言,具奏來看”。
丘浚奏進了哪些方略,史無明載,丘浚留下的文集中,亦不詳記載。證之於《大學衍義補》,丘浚所進,大略有帝王仁政、官製、選舉、兵製、土地賦役、鹽法、海運、常平、貨幣等內容。總的看來,丘浚所論,大抵都沒有在明朝的實際政策中產生影響。孝宗時,無論選舉、官製、鹽法、土地賦役都出現了種種弊端,亟待改革,推陳出新。而在各地實際執行的政策中,已經或多或少地有了一些變化,如官製中內閣之權趨重,選舉中三途畸輕畸重,賦役製度的均徭法,九等戶製的劃分等等。而上述變化在《大學衍義補》中沒有它們應有的位置和應該得到的估價。浚經科舉入仕後徑官翰林,以至入閣,未嚐一曆地方之任,對於北方的黃河流域和商品經濟較為發達的江南均無直接體驗,丘浚的知識限於從書本到書本,至多也不過征詢於來京的官員,故其所論不免有迂闊而不符合實際的地方。如丘浚的海運之議,受到嘉靖、隆慶時被譽為才臣的萬恭的批評。又如官製之議,丘浚既頌揚太祖罷相以來的體製,卻又要求公孤等官要名副其實地具有責任和義務,這完全背離了明朝的政治現實。 至於仿周禮而要求戶部掌教化百姓等論,皆不過以複古為高,殊屬可笑。丘浚奏呈的意見大約皆窒礙難行,故並未對當時的政策發生具體的影響。
丘浚還特別注意對重要檔案文件的保存,建議在文淵閣近地別建庫房“不用木植,但用磚石,將累朝實錄、禦製玉牒,及幹係國家大事文書,盛以銅櫃,庋於樓之上層。如詔冊、製誥、行禮儀注、前朝遺文舊事,與凡內府衙門所藏文書,可備異日纂修全史之用者,盛以鐵櫃,庋之下層”。又“內外衙門因事欲有稽考者,必須請旨,不許擅開”。孝宗嘉納丘浚所請,並立即下詔訪求遺書。在丘浚的影響下,孝宗頗為重視圖籍和檔案,史載孝宗甚重《永樂大典》,召對廷臣之暇,必置此書於案,反複閱讀。孝宗還“親灑宸翰,識以禦寶”,從《永樂大典》中抄出世人所未見的醫學秘方,“賜太醫院使臣王聖濟、殿內臣寵,蓋欲推之,以福海內也”。流風所及,世宗在位,遂令將《永樂大典》謄抄一份,以利保存。孝宗在位,朝廷政治狀況較成化時大有改善,被譽為中興之主,這當然與丘浚等一批富於學行的士大夫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丘浚學不阿世,其議論頗與人殊,如料嶽飛未必能恢複北方。曆代史筆以忠君報國頌揚嶽飛,北伐前途如何,大抵皆順嶽武穆之誌,必直搗敵巢,痛飲黃龍,迎回二帝,必雪靖康之恥。然而仔細地分析當時的政治形勢和軍事形勢,高宗以藩支入繼大統,意在偏安求存,南宋雖在南方建立,有宋一代的諸種弊政,無所改造,要戰勝金國,談何容易。大家都頌揚嶽飛,丘浚卻料嶽飛未必能成功,違乖眾意,招來士大夫對丘浚的反感。關於秦檜,世人獨責之而不責高宗,丘浚疾世人之淺薄,他指出,高宗非幼弱昏昧之主,秦檜非承其意旨,決不敢殺其大將。丘浚在詠史的詩作中,指出高宗應對嶽飛之死負責。秦檜秉承高宗的私意,奉行投降苟安一隅之策,殺死一意北伐的嶽飛,秦檜之於高宗,當然是有功之臣。丘浚言秦檜之功雲雲完全是弦外有音。
丘浚自幼好學,學識深博,著有《大學衍義補》、《丘文莊集》、《投筆記》等,所著《世史正綱》33卷、《朱子學》2卷,重編《瓊台會稿》24卷,全收於《四庫全書》。他的著述無論在經濟、史學、文學方麵,在當時都是非常傑出的,政治思想、哲學思想也有很多超越前人的地方,且著作數量十分可觀。在他卷秩浩繁的著述中,《大學衍義補》曆來最受推崇。在這部著作中,他“以相當明確的形式提出了勞動決定價值的論點,據史可查,他是迄今知道的世界上最早提出勞動價值理論的人。比英國古典經濟學派創始人威廉佩蒂17世紀60年代提出的“勞動價值論”還要早170多年,被現代經濟理論界稱為“15世紀卓越的經濟思想家”。
他熟悉當代掌故�o一生著述甚富。《大學》為儒家經典�o漢時雜入《禮記》之中�o宋時人始大力表彰�o列入《四書》。宋儒真德秀作《大學衍義》 �o發揮格物�p致知�p誠意�p正心�p修身�p齊家諸義�o但缺治國平天下部分。入明�o丘浚博采六經諸史百家之文�o加按語抒發己見�o補其所缺�o成《大學衍義補》。成 化二十三年(1487)十一月奏上。該書卷首有一卷補述“誠意正心之要”。正文一百六十卷�o分《正朝廷》�p《正百官》�p《固邦本》�p《製國用》�p《明禮 樂》�p《秩祭祀》�p《崇教化》�p《備規製》�p《慎刑憲》�p《嚴武備》�p《馭夷狄》�p《成功化》十二章。《大學衍義》“主於理”�o該書“主於事”�o其內容包 羅宏富�o為研究古代�o尤其是明代前期和中期經濟�p政治�p文化�p教育�p司法�p軍事發展�o提供了重要資料。
《大學衍義補》最早於弘治初刊行�o萬曆時再版�o明神 宗朱翊鈞親為作序。明代又有張溥刊本�p陳仁錫刊本�p喬應甲揚州刊本�p續補全書本。清代有《四庫全書》本�p�ぴ逄盟目餿�書薈要本。明清時�o學人為廣傳該書�o 還曾纂有多種節本或述要行世。如明淩迪知《大學衍義補精華》十七卷�p胡世寧《讀大學衍義虞見》二卷�p清陳弘謀《大學衍義補輯要》十二卷等。
《本草格式》一卷,專門論述中藥性味功效。丘浚在序言中說:“醫書之有本草如儒家之有字書也,不識字者斷不能為文,不識藥者又安能治病哉?予以邵子(邵雍)觀物之說,本《周禮》五藥之目,擬為《本草格式》及采取條例一篇,藏之巾笥,以俟後人用焉。”其子丘敦、丘京亦為當時名醫。
《重刊明堂經絡前圖》與《重刊明堂經絡後圖》,是丘浚仿照宋代針灸醫家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樣本,詳加考訂,複以存真,重繪而刊刻。惜兩書現已佚, 但《瓊山縣誌》保存了該兩書的自序,如《重刻明堂經絡後圖》序曰:“夫世之學方技者,以之求十四經之流注,八法之運用,九針之補深,亦未必無所助雲。”說 明該兩書對針灸學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
丘浚故居現存“可繼堂”和前堂兩進,前堂麵闊3間,進深4椽,單簷硬山式簡板布瓦頂,通高4米,可維堂麵闊3間,進深13椽,單簷硬山式簡板布瓦頂。
丘浚於明永樂十九年十一月初十生於故居正屋。丘浚故居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距今已有640多年的曆史。曾為多進式院落,規模最大時有“丘民十八屋”之說。
據說,當丘浚7歲,其兄丘源9歲時,父親丘傳去世,年幼的兄弟靠祖父丘普撫養。丘普想到自己年老失去獨子,雙孫依偎膝下,百感交集,寫了“嗟無一子堪供老,喜有雙孫可繼宗”的聯句掛於楣兩邊。丘浚成名後,追念乃祖對他們兄弟的期望,寫了一篇《可繼堂記》這篇記文,充滿了丘浚追及先人,不忘根本和對後輩殷切期待的激情。從此,可繼堂名揚天下,餘韻至今。
丘浚在世時,下田村(金花村)常常車來轎往,地方官員以及抵瓊顯要時有拜訪。丘浚謝世後乃至清代,可繼堂風光不衰,故居門外的華表,朝廷旌建丘母李太夫人牌坊,吸引眾多行人觀瞻,可繼堂成為金花村乃至海南人的驕傲。
民國以來,海南政局動蕩,戰火不息,丘浚後人四處謀生,其故居呈現衰敗氣象。解放後,府城地區人口逐漸增多,昔日丘宅門前寬闊的空地,已被居民住房所覆蓋。華表和牌坊已蕩然無存,丘浚遺物,包括皇上恩賜的龍碗、玉簪、朝笏、文稿,墨跡、繪像等,也已不知去向。到20世紀90年代初,丘浚故居已破敗不堪。1994年6月,瓊山市人民政府對丘浚故居投資130多萬元按現存原貌進行修葺,1996年修葺一新的丘浚故居免費對外開放,供遊人參觀。1996年,丘浚故居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
丘浚故居庭院草木蔥綠。進院門,院內栽種著人參果,枝繁葉茂。可繼堂兩邊有副門題:可繼堂中承德澤,尚書萬裏傳字香。可繼堂神案上供俸著一尊丘浚先人的金色塑像。堂內擺著4張太師椅,神案供桌和椅子上雕著精美的圖案,技藝精湛。可繼堂前,一棵結滿石榴果的石榴樹下滿地落果,使這座名人故居有種寂寥的況味。
(2)http://fpe95.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910
(3)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06/01/3254/
(4)http://www.gd.gov.cn/gdgk/lnwh/lnzy/200709/t20070925_21083.htm
丘浚 - 生平簡介
生於永樂十八年(1421年)。出身於醫學世家。祖籍西廂,世家泉州,其光祖為福建晉江醫科訓導。後遷至海南島瓊山府城鎮下田村。幼年喪父靠母李氏教養,勤奮攻讀,聰明過人,丘浚自幼習儒讀書,7歲能詩,過目成誦,年十九為諸生。正統九年,舉廣東鄉試第一。十二年赴京參加會試,不第。入太學而卒業,祭酒蕭�C器重丘浚,以為必致大用。
景泰五年(1454年)舉進士及弟,廷試當為一甲及第,以策中頗觸時諱,遂以貌寢為由改二甲第一,選為庶吉士。浚在館中,益讀未見之書,聲名日聞。庶吉士散館,授翰林編修。浚既官翰林,潛心研讀墳典,見聞益廣,並究心於本朝典章製度,以經國濟世為己任。
時兩廣瑤僮為亂,天順以來,總兵顏彪、都禦史葉盛討之不能平。成化元年,都督同知趙輔,右僉都禦史韓雍往代彪、盛。丘浚奏記於 大學士李賢,言瑤僮之亂在廣東宜行驅逐,在廣西宜行圍困。當屯兵於瑤僮的巢穴大藤峽,蹂踐瑤僮所種禾稼,使之無收,再切斷其他糧食來源,困其一二年,則可剿滅之。李賢善其言,將丘浚謀劃之策獻諸朝。憲宗詔錄其策以示諸將,人鹹是之。韓雍采納其直攻腹心大藤峽的建議,擬定了速戰速決的戰術,獲得勝利。自是丘浚之名遂重於公卿之間。
浚任編修九年秩滿,升侍講。與修《英宗實錄》,充纂修官。丘浚秉史筆,為於謙澄清不實之詞,“或謂少保於謙之死,當著其不軌。公曰:乙巳之變,微於公天下不知何如!武臣挾私怨,誣其不軌,是豈可信哉?眾以為然,功過皆從實書之”。又為前工部尚書江淵洗雪。“執筆者謂黃�f易儲之奏,出前工部尚書江淵,館臣多以為然。公獨曰:聞當時�f教其兄為此,覬免死耳。且廣西書奏用土產紙,易辨也。索其奏驗之,果廣西紙,眾乃服。”書成,進侍講學士。浚預經筵充講官,音吐洪暢,講對稱旨,憲宗嘉悅。旋撰《續通鑒綱目》,書成,授翰林學士。
丘浚 - 學術研究
成化十三年(1477),丘浚遷國子監祭酒。浚在任經筵講官時,萌發了纂寫《大學衍義補》的願望。《大學》原為《禮記》中的一個章節,宋洛閩諸儒特為表彰,漸獨立為書,南宋真德秀征引經訓,參證史事,旁采先儒之論,複以己意發明之,撰《大學衍義》。丘浚以其書“有格物致知之要,誠意正心之要,修身之要,齊家之要,而於治國平天下之要闕焉。”於是發願續補其闕,既官 祭酒,無政事之勞,於是著手撰述。仿真德秀原書體例,“采輯五經諸史百氏之言,補其闕略,以為治國平天下之要。立為十二目,曰正朝廷,曰正百官,曰固邦本,曰製國用,曰明禮樂,曰秩祭祀,曰崇教化,曰備規製,曰慎刑憲,曰嚴武備,曰柔遠方,曰成功化。又於各目之中,分為條件,凡一百十有九,共為書一百六十卷。補前書一卷,目錄三卷,總一百六十四卷,名之曰《大學衍義補》,所以補德秀前書之闕也。”宋理宗口頭上崇慕道學,而實際上縱情聲色,以致權臣外戚,交煽為奸,真德秀撰《大學衍義》,就是針對理宗虛偽的政治道德,他想通過該書,提醒統治者要正心誠意,不能對聖人之言虛與委蛇,故其書側重強調修身,“而不出乎身家之外”。丘浚以其書所衍之義大而簡,於是在補闕時側重實際政事,丘浚指出了兩書之關係,“其詳其簡,各惟其宜,若合二書言之,前書其體,此書其用也。”丘浚在祭酒任上,專意撰述,閱十年而書成。孝宗嗣位,丘浚乃表上其書,皇帝獎諭有加,詔謄副本發福建布政使司付書坊刊行。浚乃特進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弘治元年,詔修《憲宗實錄》,浚為副總裁官,四年書成,加太子太保。旋命其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預機務。明代以尚書入閣者自丘浚始。既入閣,丘浚進奏孝宗,表示要選擇《大學衍義補》中可以付諸施行的部分內容,請皇帝省覽。丘浚看到明朝成化以來的各種社會弊病,孝宗嗣位之初曾加以革除,但不久舊弊又循然而生。要統治者振作更始並非易事。丘在奏疏中仔細地作了說明。他說這些主張“非若鄭康成之訓經義泛濫無益也,非是王安石之假經言紛更變亂也”,希望朝廷予以重視。丘浚表示,從前在國子監任職,隻能寫書而無法使之施行,現在身在內閣,正是施行《大學衍義補》中治國平天下之策的時候了。丘浚表示要陸續奏進治國方略,請求皇帝審閱後,“賜禦劄批下,會同內閣一二儒臣斟酌處置,擬為聖旨”,傳命有關衙門執行。孝宗答旨,“卿欲有言,具奏來看”。
丘浚奏進了哪些方略,史無明載,丘浚留下的文集中,亦不詳記載。證之於《大學衍義補》,丘浚所進,大略有帝王仁政、官製、選舉、兵製、土地賦役、鹽法、海運、常平、貨幣等內容。總的看來,丘浚所論,大抵都沒有在明朝的實際政策中產生影響。孝宗時,無論選舉、官製、鹽法、土地賦役都出現了種種弊端,亟待改革,推陳出新。而在各地實際執行的政策中,已經或多或少地有了一些變化,如官製中內閣之權趨重,選舉中三途畸輕畸重,賦役製度的均徭法,九等戶製的劃分等等。而上述變化在《大學衍義補》中沒有它們應有的位置和應該得到的估價。浚經科舉入仕後徑官翰林,以至入閣,未嚐一曆地方之任,對於北方的黃河流域和商品經濟較為發達的江南均無直接體驗,丘浚的知識限於從書本到書本,至多也不過征詢於來京的官員,故其所論不免有迂闊而不符合實際的地方。如丘浚的海運之議,受到嘉靖、隆慶時被譽為才臣的萬恭的批評。又如官製之議,丘浚既頌揚太祖罷相以來的體製,卻又要求公孤等官要名副其實地具有責任和義務,這完全背離了明朝的政治現實。 至於仿周禮而要求戶部掌教化百姓等論,皆不過以複古為高,殊屬可笑。丘浚奏呈的意見大約皆窒礙難行,故並未對當時的政策發生具體的影響。
丘浚 - 拯救典籍
弘治五年(1492),丘浚上疏言經籍圖書之事。他十分強調經籍圖書的重要性,故而《大學衍義補》中有“廣圖籍之儲”的條目。丘浚認為,圖籍中保存了古今帝王豐富的統治經驗和臣民必須遵從統治的道德規範,具有極高的政治價值。同時圖籍記載了國家的山川、人物、風俗、物產和朝廷禮樂刑政的演變和發展。這些精神文化財富是十分珍貴的,“今賴(其)知古,後賴知今者也”。丘浚請求朝廷對經籍圖書要給予充分的注意和愛護。他陳述了太祖在建國過程中就注意訪求遺書,“既平元都,得其館閣秘藏,又廣購於民間,沒入於罪籍”。故明初圖籍儲存不減前代,為一時盛況。迄至太宗,雖急於經營北京和北部邊疆,“猶聚眾千百纂集《永樂大典》,以備考究”。丘浚列舉了當前經籍圖書保存中出現的種種嚴重問題,單說現今內閣所收藏的經籍與永樂時內閣的《文淵閣書目》相比較,已“不能十一”。又近“十年,在內未聞考較,在外未聞購求”,如不采取措施拯救尚存的經籍,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丘浚奏請加強典籍的管理工作,自學士而下,至於專司其職的翰林典各官,要積極清理現存圖書,訪求所缺,珍貴的圖籍,務必抄謄正副,“使一書而存數本”,分別藏於內閣、國子監、南京國子監。各藏書之處要加強管理和保護,防止遺失和蟲蛀濕壞等。丘浚還特別注意對重要檔案文件的保存,建議在文淵閣近地別建庫房“不用木植,但用磚石,將累朝實錄、禦製玉牒,及幹係國家大事文書,盛以銅櫃,庋於樓之上層。如詔冊、製誥、行禮儀注、前朝遺文舊事,與凡內府衙門所藏文書,可備異日纂修全史之用者,盛以鐵櫃,庋之下層”。又“內外衙門因事欲有稽考者,必須請旨,不許擅開”。孝宗嘉納丘浚所請,並立即下詔訪求遺書。在丘浚的影響下,孝宗頗為重視圖籍和檔案,史載孝宗甚重《永樂大典》,召對廷臣之暇,必置此書於案,反複閱讀。孝宗還“親灑宸翰,識以禦寶”,從《永樂大典》中抄出世人所未見的醫學秘方,“賜太醫院使臣王聖濟、殿內臣寵,蓋欲推之,以福海內也”。流風所及,世宗在位,遂令將《永樂大典》謄抄一份,以利保存。孝宗在位,朝廷政治狀況較成化時大有改善,被譽為中興之主,這當然與丘浚等一批富於學行的士大夫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丘浚 - 革除弊政
英宗以降,皇帝和大臣麵議政事漸成曠典,皇帝和臣民都是通過題奏文書的奏進和批答來交通消息的。皇帝深居宮中,易受宦官的影響,時太監李廣以符�禱祀蠱惑孝宗,廣於是肆為奸利,矯旨授傳奉官,擅奪畿內民田,奏討鹽利等。丘浚憂之,乃以星變為言,提醒孝宗保持即位之初的良好政治,杜絕弊政。丘浚要求皇帝警惕天變,“宜體上天仁愛,念祖宗基業,修德以立本,清心以應務,謹好尚,節財賄,公任用,禁私謁,厘革庶政”。並列舉二十二種時弊,其疏將近萬言。孝宗嘉納其奏,卻未能盡行其言。 六年,大計天下官吏,吏部尚書王恕奏黜兩千人。其中有許多是剛剛上任的官員,他們因其前任留下的問題受累而被降黜。這種現象頗不合理,使良莠混同。丘浚在閣中,借調旨之權,保留了九十多人的職務。王恕對此大為不滿,屢爭不得,乃至求罷。丘浚宣言於人,謂王恕所行不合國家典製,諷示王恕糾正,二人遂至有隙。適太醫院劉文泰疏訐王恕失職諸事,恕竟因是而被免職。 文泰常出入丘浚家,言者遂謂文泰疏稿出自丘浚之手,王恕與丘浚益不相能。輿論於浚頗有微詞。丘浚在位,力矯世弊,居國子監及主鄉會試,痛抑諸生險怪之文。言官言事矯激過當,丘浚毫不寬假,麵折其過。因此丘浚結怨甚多,操縱輿論的某些言官乃乘劉文泰事件之波,摘丘浚詩句,攻為不經之作,劾其不可居相位雲雲,孝宗不問。丘浚 - 學不阿世
丘浚為學,不趨時騖。明代理學大師吳與弼一意在“用敬”上下功夫,要求自己“終日無遽言疾色”,甚至宣揚說,隻要衣冠整肅,言動端正,以禮自持,雖不讀書,亦漸有長進。更可笑的是吳與弼以夢見孔子、朱熹而自得,以為修養到家了。英宗征之入京,吳說了一大堆套話,於政事無補,其人徒有虛譽而已。丘浚一點也不盲目崇拜這些所謂的宗師,吳與弼門下高足陳獻章征召來京,丘浚與談,兩人旨趣相去甚遠。丘浚沮其留用,獻章辭疾歸鄉。丘浚學不阿世,其議論頗與人殊,如料嶽飛未必能恢複北方。曆代史筆以忠君報國頌揚嶽飛,北伐前途如何,大抵皆順嶽武穆之誌,必直搗敵巢,痛飲黃龍,迎回二帝,必雪靖康之恥。然而仔細地分析當時的政治形勢和軍事形勢,高宗以藩支入繼大統,意在偏安求存,南宋雖在南方建立,有宋一代的諸種弊政,無所改造,要戰勝金國,談何容易。大家都頌揚嶽飛,丘浚卻料嶽飛未必能成功,違乖眾意,招來士大夫對丘浚的反感。關於秦檜,世人獨責之而不責高宗,丘浚疾世人之淺薄,他指出,高宗非幼弱昏昧之主,秦檜非承其意旨,決不敢殺其大將。丘浚在詠史的詩作中,指出高宗應對嶽飛之死負責。秦檜秉承高宗的私意,奉行投降苟安一隅之策,殺死一意北伐的嶽飛,秦檜之於高宗,當然是有功之臣。丘浚言秦檜之功雲雲完全是弦外有音。
丘浚 - 著作
丘浚在海南島辦瓊山縣學(瓊山書院),藏書甚富,名曰“石室”,以餉士人。丘浚為明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著有《瓊台會集》、《家禮儀節》等,且儒而通醫,又是嶺南著名醫家,著作有《本草格式》、《重刊明堂經絡前圖》、《重刊明堂經絡後圖》、嚐博覽群醫書共三十六家,並錄其中之效方驗方,成《群書抄方》一卷行世。丘浚自幼好學,學識深博,著有《大學衍義補》、《丘文莊集》、《投筆記》等,所著《世史正綱》33卷、《朱子學》2卷,重編《瓊台會稿》24卷,全收於《四庫全書》。他的著述無論在經濟、史學、文學方麵,在當時都是非常傑出的,政治思想、哲學思想也有很多超越前人的地方,且著作數量十分可觀。在他卷秩浩繁的著述中,《大學衍義補》曆來最受推崇。在這部著作中,他“以相當明確的形式提出了勞動決定價值的論點,據史可查,他是迄今知道的世界上最早提出勞動價值理論的人。比英國古典經濟學派創始人威廉佩蒂17世紀60年代提出的“勞動價值論”還要早170多年,被現代經濟理論界稱為“15世紀卓越的經濟思想家”。
他熟悉當代掌故�o一生著述甚富。《大學》為儒家經典�o漢時雜入《禮記》之中�o宋時人始大力表彰�o列入《四書》。宋儒真德秀作《大學衍義》 �o發揮格物�p致知�p誠意�p正心�p修身�p齊家諸義�o但缺治國平天下部分。入明�o丘浚博采六經諸史百家之文�o加按語抒發己見�o補其所缺�o成《大學衍義補》。成 化二十三年(1487)十一月奏上。該書卷首有一卷補述“誠意正心之要”。正文一百六十卷�o分《正朝廷》�p《正百官》�p《固邦本》�p《製國用》�p《明禮 樂》�p《秩祭祀》�p《崇教化》�p《備規製》�p《慎刑憲》�p《嚴武備》�p《馭夷狄》�p《成功化》十二章。《大學衍義》“主於理”�o該書“主於事”�o其內容包 羅宏富�o為研究古代�o尤其是明代前期和中期經濟�p政治�p文化�p教育�p司法�p軍事發展�o提供了重要資料。
《大學衍義補》最早於弘治初刊行�o萬曆時再版�o明神 宗朱翊鈞親為作序。明代又有張溥刊本�p陳仁錫刊本�p喬應甲揚州刊本�p續補全書本。清代有《四庫全書》本�p�ぴ逄盟目餿�書薈要本。明清時�o學人為廣傳該書�o 還曾纂有多種節本或述要行世。如明淩迪知《大學衍義補精華》十七卷�p胡世寧《讀大學衍義虞見》二卷�p清陳弘謀《大學衍義補輯要》十二卷等。
《本草格式》一卷,專門論述中藥性味功效。丘浚在序言中說:“醫書之有本草如儒家之有字書也,不識字者斷不能為文,不識藥者又安能治病哉?予以邵子(邵雍)觀物之說,本《周禮》五藥之目,擬為《本草格式》及采取條例一篇,藏之巾笥,以俟後人用焉。”其子丘敦、丘京亦為當時名醫。
《重刊明堂經絡前圖》與《重刊明堂經絡後圖》,是丘浚仿照宋代針灸醫家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樣本,詳加考訂,複以存真,重繪而刊刻。惜兩書現已佚, 但《瓊山縣誌》保存了該兩書的自序,如《重刻明堂經絡後圖》序曰:“夫世之學方技者,以之求十四經之流注,八法之運用,九針之補深,亦未必無所助雲。”說 明該兩書對針灸學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
丘浚 - 墓地
丘浚弘治八年(1495)卒於任上,年七十六。贈太傅,諡文莊。墓位於海南島海口市秀英區水頭村北。該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6年重修墓丘、墓碑、石牌坊。 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主墓石砌,圓頂,高6米,共分6層,16級台階,底座有八卦,八卦之間萬字符號,這符號在古時代表吉祥之意。主墓前立墓碑一座,高4.4米,上方刻有“雙龍飛舞”,兩旁刻有青鬆、仙鶴、祥雲等圖案花紋。碑麵上端有:“皇明敕葬”四字,正中題:‘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特贈左柱國太傅諡文莊丘公。妣誥封正一品夫人吳氏之墓’(夫妻合葬)。主墓前有"理學名臣“石牌坊一座。墓道兩旁有翁仲,石羊、石獅、石馬等石刻,最前麵有石華表一對。整個墓園前臨清泉水塘,麵對平疇沃野,後枕蒼翠小丘,古樸典雅,莊嚴肅穆。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初期,朱德、郭沫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專程前往丘浚墓參觀。丘浚 - 故居
丘浚故居位於金花路三巷9號,院門口懸掛著由國家文物局著名古建築專家、書法家羅哲文題寫的四個大字“丘浚故居”。金黃色的字體在黑底的反襯下熠熠生輝。丘浚故居現存“可繼堂”和前堂兩進,前堂麵闊3間,進深4椽,單簷硬山式簡板布瓦頂,通高4米,可維堂麵闊3間,進深13椽,單簷硬山式簡板布瓦頂。
丘浚於明永樂十九年十一月初十生於故居正屋。丘浚故居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距今已有640多年的曆史。曾為多進式院落,規模最大時有“丘民十八屋”之說。
據說,當丘浚7歲,其兄丘源9歲時,父親丘傳去世,年幼的兄弟靠祖父丘普撫養。丘普想到自己年老失去獨子,雙孫依偎膝下,百感交集,寫了“嗟無一子堪供老,喜有雙孫可繼宗”的聯句掛於楣兩邊。丘浚成名後,追念乃祖對他們兄弟的期望,寫了一篇《可繼堂記》這篇記文,充滿了丘浚追及先人,不忘根本和對後輩殷切期待的激情。從此,可繼堂名揚天下,餘韻至今。
丘浚在世時,下田村(金花村)常常車來轎往,地方官員以及抵瓊顯要時有拜訪。丘浚謝世後乃至清代,可繼堂風光不衰,故居門外的華表,朝廷旌建丘母李太夫人牌坊,吸引眾多行人觀瞻,可繼堂成為金花村乃至海南人的驕傲。
民國以來,海南政局動蕩,戰火不息,丘浚後人四處謀生,其故居呈現衰敗氣象。解放後,府城地區人口逐漸增多,昔日丘宅門前寬闊的空地,已被居民住房所覆蓋。華表和牌坊已蕩然無存,丘浚遺物,包括皇上恩賜的龍碗、玉簪、朝笏、文稿,墨跡、繪像等,也已不知去向。到20世紀90年代初,丘浚故居已破敗不堪。1994年6月,瓊山市人民政府對丘浚故居投資130多萬元按現存原貌進行修葺,1996年修葺一新的丘浚故居免費對外開放,供遊人參觀。1996年,丘浚故居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
丘浚故居庭院草木蔥綠。進院門,院內栽種著人參果,枝繁葉茂。可繼堂兩邊有副門題:可繼堂中承德澤,尚書萬裏傳字香。可繼堂神案上供俸著一尊丘浚先人的金色塑像。堂內擺著4張太師椅,神案供桌和椅子上雕著精美的圖案,技藝精湛。可繼堂前,一棵結滿石榴果的石榴樹下滿地落果,使這座名人故居有種寂寥的況味。
丘浚 - 相關詞條
洪��⠂ ⠠ | 楊潮觀 | 李漁 | 李玉 | 徐霖 | 徐中行 | 楊訥 |
朱有燉 | 邵燦 | 沈自晉 | 孫鍾齡 | 湯式 | 汪由敦 | 張照 |
阮大铖 | 呂天成 | 李日華 | 王驥德 | 周朝俊 | 屠隆 | 汪道昆 |
高濂 | 梁辰魚 | 邱�F | 朱有�� | 賈仲明 | 顧大典 | 趙南星 |
薛論道 | 馮惟敏 | 王磐 | 黃圖�� | 丘浚 | 朱佐朝 | 明朝 |
丘浚 - 參考資料
(1)http://www.huaxia.com/qtzmd/ybhn/00255858.html(2)http://fpe95.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910
(3)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06/01/3254/
(4)http://www.gd.gov.cn/gdgk/lnwh/lnzy/200709/t20070925_21083.htm
潘天壽 潘天壽(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頤,號:壽者,浙江寧海縣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早年名天授、阿壽、雷婆頭峰壽者等。擅畫花...
潘玉良 潘玉良(1895―1977年),原名陳秀清、張玉良。中國畫家、雕塑家。潘女士為東方考入意大利羅馬皇家畫院之第一人。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先後進了裏...
丘挺 丘挺,男,1971年生,廣東陸河人,詩人丘海洲之子。1992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係山水專業。1996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97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係...
喬珊 喬珊自幼學習琵琶,16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師從於琵琶大師王範地。19歲畢業後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師從於九嶷派古琴大師管平湖的嫡傳弟...
啟功 啟功(1912――2005),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
秦炳文 初名�J,字硯雲,號誼亭,江蘇無錫人。道光二十年(1840)舉人,官吳江教諭,晚年在京任戶部主事。
- 商言誌
- 瑪麗・卡薩特
- 滿謙子
- 毛猛達
- 毛佩卿
- 梅振瀛
- 摩裏斯・德尼
- 宋新江
- 樓明迪
- 宋滌
- 宋雨桂
- 梁蔭棠
嫩娘
彭小衝
秦領
REVO
冉茂芹
三吳一馮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