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眾生相的意思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眾生相的意思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佛教中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是什麽意思
意思為:沒有一個執著的自我形象;想著我是菩薩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個標準去做,與世間格格不入,這樣就不能接近、親近眾生,如何度化眾生。
詩句出自《金剛經》,即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以及無壽者相,實際上這四相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我”。人相就是別人之相,總在你的對麵的別人,菩薩要有此相,如何度你,你會想他為什麽要度我,對他有什麽好處,他想占我什麽便宜,在你的對麵是永遠無法度你的。
所以菩薩須無人相。六道輪回,菩薩要有任何一道的相,就難以度化其他道的眾生,現鬼相、畜生相,人會輕慢他,很多人是以貌取人的,現人相、天人相,三惡道會覺得高不可攀,現阿修羅道會嚇到人及三惡道眾生,所以菩薩須得無眾生相。
擴展資料: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係大乘經中可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本經六種譯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如印順法師所說,此後的五譯是同一唯識係的誦本,比如菩提流支、達摩笈多等,都是依無著、世親的釋本譯出;隻有羅什所譯為中觀家(般若係)的誦本。又如呂澄說,羅什傳龍樹的般若學,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譯般若經,《金剛經》其實已“麵目全非”了。
《金剛經》在印度有唯識家(無著、世親)的論釋。傳入中國,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國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係大乘的影響,各宗表麵上闡揚《金剛經》,實際上闡揚常住佛性和如來藏。又在三教合流環境下,明清以來,三教九流都來注解《金剛經》,雜合濃厚的真常理論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響,《金剛經》被附加密咒形成讀誦儀軌。此外,民間還出現各種離奇的靈驗感應錄。般若經典《金剛經》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國特別的盛行起來。
金剛經強調,前觀所化境的眾生不可得,此處內觀發心能度眾生的菩薩──我也不可得。依修行次第:先觀所緣色聲等諸法,人天等眾生,皆不可得不可取;但因薩迦耶見相應的能觀者未能遮遣,還未能現證。進而反觀發菩提心和修菩薩行者──心亦不可得,不見少許法──色心有自性,可為發菩提心者。這才薩迦耶見──生死根拔,盡一切戲論而悟入無分別法性。中觀廣明一切我法空,以離薩迦耶見的我我所執為入法的不二門。這樣降伏其心,能安住大菩提心,出三界而住一切智海中。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金剛經
什麽是“眾生相”?請舉例
淨空法師---佛菩薩沒有自己,真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無眾生相是沒有空間,無壽者相是沒有時間,佛菩薩徹底放下,心裏頭不執著這些相,所以他見性。
1凡夫最大的過失、錯誤,就是處處為自己想。或者是也能為別人想,但是為自己想的多,為別人想的少。縱然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裏頭還是有自己。
2佛菩薩沒有自己,真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是沒有空間,無壽者相是沒有時間,佛菩薩徹底放下,心裏頭不執著這些相,所以他見性。
3佛菩薩全是為眾生,沒有一點私心,所以他對於一切人事物看得清楚。你有私心,智慧就沒有了。為什麽智慧沒有了?因為私心裏麵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些東西障礙你明心見性,障礙你開悟。
4完全沒有私心,完全為眾生,這叫真實智慧,這是釋迦牟尼佛一生示現表演給我們看的。你要想成就真實智慧,你要想跟一切眾生圓融自在地相處,你向他學習,你就得到了。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什麽意思金剛是什麽意思?
我 即這個肉身
人 即人類
眾生 即所有活著的
壽者 即歲數
同學會上有哪些眾生相?
4、下海的同學。他隻要已經當了"總",他一定會遲到,最後一個進入而且手機還貼在耳朵,嘴巴嘰裏呱啦,這種人與官場同學還不一樣,這種人打電話往往是歇斯底裏,無非就是"剛接到整個月球裝飾工程,嫦娥是我朋友,本來都不想接的""俄羅斯產的航空母艦已經停在什刹海了,馬上派人接貨!",最後還要大罵下屬"給你們說了好多遍了,三個億以下的業務就不要給我打電話了,你們自己去處理了。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